查看原文
其他

6月23日是什么日子,你知道吗?

校会君 华南师大学生会 2022-12-11


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,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,并体现相互理解、友谊、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。

——《 奥林匹克宪章》



「体育,有改变世界的力量。」前南非总统曼德拉的这番话,今日听起来,依然振聋发聩。


6月23日是奥林匹克日,由于疫情的原因,国际奥委会向全世界提出了「保持强大、保持活跃、保持健康」的倡议。



# 奥林匹克日的由来 #



1894年6月23日,国际奥委会在巴黎正式成立,为了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日,经过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赞同,把这一日称为“奥林匹克日”或运动日。


1894年6月23日,国际奥委会在巴黎正式成立,为了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日,经过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赞同,把这一日称为“奥林匹克日”或运动日。


现在世界上参加此项活动的国家、地区已由首届的9个增至100多个,参加者十分踊跃,表达了人们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崇尚!经过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赞同,把这一日称为“奥林匹克日”或“运动日”。


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不分种族、肤色、宗教信仰、意识形态、语言文化,全世界人民相聚在五环旗下,以团结、和平与友谊为宗旨进行公平竞技,具有国际性的特点。


# 中国百年奥运史 #


“1908—2008”,整整一百年

100年前,中华民族积贫积弱,内忧外患

100年后,中华民族走上了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


1908

 上世纪初的1908年,《天津青年》杂志曾经提出了三个问题:

· 中国何时能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?

· 中国何时能派一支代表队参加奥运会?

· 中国何时能自己举办一届奥运会?

这是向我们整个民族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呐喊:什么时候我们的祖国才能强大?

1932


 1932年,一位叫刘长春的大学生只身在海上漂泊20多天到达洛杉矶,作为中国唯一的运动员,参加了第十届奥运会男子100米比赛。

1979

3

  1979年11月26日,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得到公正、圆满的解决。

1984


■ 1984年7月29日,在洛杉矶举办的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,中国的奥运之路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:许海峰一声枪响,中国实现了奥运金牌“零”的突破!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巧合:这个城市,就是52年前刘长春代表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地方。

2001



■  上世纪90年代初,经历了1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,北京代表中国提出了举办2000年奥运会的申请,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提出申办奥运会。在走到蒙特卡洛的最后一刻,这个世界大家庭的盛会与我们擦肩而过,北京以两票之差落后于悉尼。1993年9月24日的那个凌晨,给北京、给中国、给奥林匹克运动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回忆。


■  1998年11月,中央决定由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。1999年4月6日,北京递交了承办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书,北京代表中国又一次站在了申办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跑线上。


■  2001年7月13日,世界选择了北京、选择了中国。两次申办,七年筹备,从一人参加奥运会,到承办奥运会,百年奥运,折射出的就是我们民族兴衰的沧桑历史。


2008

 2008年8月8日至24日,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。从“更快、更高、更强”,到“爱国、奉献、敬业、创新、团队”——奥林匹克的精神元素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相融合,在黄土地上结出独特的文明果实。



回顾中国的奥运百年史之路,可谓是坎坷重重。这一百年以来,饱经沧桑的中华民族翻开了崭新的一页。能完成这一壮举,离不开历代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与重视。那么,让我们一起走进习总书记对与奥林匹克的文化情怀。


# 习近平总书记的奥林匹克文化情怀 #



2022年,北京冬奥会即将召开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一个时间的巧合——2022年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间节点。北京冬奥会可以凝聚民族精神、凝聚亿万民心的力量,开启新的圆梦旅程。


在北京举办一场全球瞩目的冬奥盛会,必将极大振奋民族精神,利于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,也有利于向世界进一步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、和平发展主张。



2008年8月22日晚,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,宴请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。


2008年,他担任北京奥运会筹备领导小组组长,成功地领导举办了这场“无与伦比”的北京奥运会。在这个过程中,习近平说得最多的就是“奥林匹克精神”。


“体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”“重在参与、自强不息、顽强拼搏”,这就是他一直提倡的“奥林匹克精神”和“奥林匹克价值观”。


他说:“重大赛事最令人感动的未必是夺金牌,而是体现奥运精神。这正是中国人讲的自强不息。


不仅是国家领导人对体育有独特地重视,在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中,令人关注的作文题,引用了毛泽东同志百年前发表在《新青年》杂志上的《体育之研究》一文。


# 高考作文考体育,你怎么看?#


2021年6月7日是2021全国高考第一天,1078万考生博弈考场。在全国新高考I卷作文命题,首次出现以“论体育之效”为撰写材料的作文命题。



高考作文的命题有着显著的时代特点,它往往反映着一个时代的需求。这样的作文题目说明,体育正在进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,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符。


《体育之研究》是毛泽东发表的第一篇论文,也是一篇著名的体育论文。



文章以近代科学的眼光,就体育的概念、目的、作用,以及体育与德育、智育的关系,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等问题作了详尽的讨论,是中国现代体育事业的代表性文献。


毛主席在其中论及“体育之效”时指出: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。目不明可以明,耳不聪可以聪。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,即使是至强者,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;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,增益其所不能,久之也会变而为强。


因此,“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,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。吾生而弱乎,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,未可知也”。



体育进高考作文,意味着什么?


高考作文以体育为题,体现出国家对于青少年加强体育锻炼,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视。



高考作文选择体育相关材料,也体现出国家对于促进青少年体育活动,以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美好愿景,希望从观念、习惯、技能等各方面培养青少年开展体育健身活动,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,推动我国青少年及广大人民群众向全民健康目标不断迈进。


实际上,不光是为了应试教育,体育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,其不仅体现在职业出路上,而且对人际交往、情操熏陶、人格塑造等都大有裨益。因此,无论基于哪一方面的考量,体育对人来说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。


正如毛主席所言:“欲文明其精神,先自野蛮其体魄。”强健的体魄是创造精神文明、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支撑。



一场疫情,让大家意识到了健康免疫力的重要性。如今,整个社会都更为重视体育锻炼的价值,而体育教育也得到了多方的关注和认可。


希望大家可以顺应体育发展时代之潮流,积极参与体育锻炼,保持强大、保持活跃、保持健康。


 好文推荐|点击可跳转原文 

①|优秀!表彰名单揭晓!

②|重要通知

③|点开这篇推送,从此网络骗局远离你!(文末抽奖)



文案|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学生会

编辑|李苑萍

初审|李苑萍

复审|赵冠宇

终审|向 娟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